2018年4月20日星期五

古琴CD“老八张”序 编者的话及豆瓣评论选辑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1~8》《序》和《编者的话》】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1) 42`55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1994 ISRC CN-E01-94-0024-0/A.J6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2) 48`07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1994 ISRC CN-E01-94-0025-0/A.J6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3) 48`54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1994 ISRC CN-E01-94-0026-0/A.J6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4) 39`48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1994 ISRC CN-E01-94-0027-0/A.J6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5) 50`20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1994 ISRC CN-E01-94-0028-0/A.J6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6) 47`22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1994 ISRC CN-E01-94-323-00/A.J6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7) 48`45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1994 ISRC CN-E01-94-0029-00/A.J6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8) 50`46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1994 ISRC CN-E01-94-0030-00/A.J6


序言 刘森民
古琴(即七弦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如照传说,「伏羲作琴,神农作瑟」,那就更早,可以说是中国弹拨音乐的「鼻祖」了。
我非常喜欢古琴音乐,年轻的时候,听过一些琴曲,了解一些乐曲的性能,那时古琴给我的印象,似乎神秘,深奥,距现代生活十分遥远。近年来因为中国唱片总公司要出版一套古琴专辑,临时抱佛脚,听了一些录音,阅读了一些资料,学习了一下,在惊讶之余,倒是有些体会。古琴音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素以题材广泛、曲目丰富而著称。据《琴曲集成》一书记载,仅60年代前後收集到的琴曲就有3000多首,《琴谈》、《琴赋》等理论著述一百五十余种,可见祖先留给我们这份艺术遗产份量很重,的确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笔巨大财富,值得保留继承,发扬光大。
古琴音乐作为高雅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倾注心血,谱曲填词,著述琴论,从而推动古琴艺术发展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涌现了许多琴家大师,许多名曲经典流传至今。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学《文王操》,作《幽兰》,伯牙作《高山》、《流水》,师旷作《阳春》、《白雪》;公元140年战国时期的《关山乐》;魏晋时期的《广陵散》、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南北朝刘义庆的《乌夜啼》;唐代王维的《阳关三叠》、潘庭坚的《捣衣》;宋代郭沔的《潇湘水云》;元代毛逊的《渔歌》、《樵歌》、《山居吟》;明代朱权的《平沙落雁》,李水南的《普庵咒》以及清代的《鸥鹭忘机》等等,曾给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还有许多生动的故事传说,脍炙人口,如「俞伯牙遇知音:,司马相如弹琴结良缘,嵇康遭司马氏杀害,临刑弹奏《广陵散》以为寄托,聂政为父报仇,学琴十年,刺杀韩王的故事;更有三国空城计:武侯弹琴退仲达」的演义等等,为世人传为佳话。
古琴能有这样长久的影响,不是偶然的,它有几个特点是值得提出的,首先,它的大部分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像歌颂民族气节的《苏武思君》、《正气歌》;充满爱国热情的《潇湘水云》;歌颂英勇斗争的《广陵散》;借景抒怀的《阳春》、《白雪》、《佩兰》;歌颂大自然美的《高山》、《流水》;同情女性不幸遭遇的《昭君出塞》、《秋霞吟》、《大胡笳》及《汉宫秋》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其次,七弦琴音乐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曲体结构、表现技巧上都高於民间音乐,但它是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并从中吸取营养而发展提高的,而且它的音乐语言和民间音乐几乎完全相同,像《矣欠(ai4)乃》一曲,就是直接引用了劳动号子,经过加工提炼而创作的;另像张鞠田编写的十几首琴曲,都是从明清流行的民歌和戏曲音乐中选来加工改编的。所以,可以说七弦琴音乐与民间音乐有著血肉的联系,第三,七弦琴音乐是结合诗、歌、词、赋,并从民间传统故事中吸取题材而发展的,因此,有著文化根底。如《关雎》取材於诗经,《离骚》取材於楚辞;《秋江夜泊》取材於唐张继诗《枫桥夜泊》;《岳阳三醉》是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羽化登仙」一句而作。还有《手挽长河行》、《禹凿龙门》是依据孟姜女和大禹治水的传说而写的。至於历来诗人词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岳飞、李清照、苏氏三杰、姜白石等大师的作品,不论在琴歌,或在琴曲中,则屡见不鲜,数量是很多的。
近几千年来,古琴艺术一直比较辉煌,只是在近百年当中有所冷落,而且日趋凋寒。为弘扬民族文化,抢救祖国这笔音乐艺术遗产,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国音乐研究所联手编辑了一套大型有声节目--《中国音乐大全 -古琴卷》,第一部分共八集,将在今年出版发行,值得提出的是这八集汇集了五、六十年代初不同流派的著名琴家演奏的精品,其中除了个别大师尚健在,大多已先後作古,成为绝版,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它的问世,对於继承发展古琴艺术,使之更好地为当今社会服务是不无重要意义的,对於专业音乐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研究、借鉴,也是很有价值的。
近年来古琴音乐开始复苏,一些海内外有识之士通过交流研讨,正掀起一股「古琴热」,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振兴古琴音乐大有希望,流传了数千年的中国古琴音乐,一定会在新的艺术天地里,重放异彩。 
              1994-05

编者的话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传世的唐至清代的琴曲就有三千余首,其内容之多彩,和文献之丰富,可称中国古乐遗产之冠。古琴不仅在中国古乐中占极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乐学者的重视,它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清末以来,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趋稀少,许多宝贵琴曲也相继失传,使古琴艺术落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困境。
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原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以後,对古琴音乐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195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古琴工作者赴全国廿一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
在这次采访的推动下,各界对古琴又有了重新认识,并促使多年不弹琴的琴家,纷纷重操七弦,有的不顾年老体弱,日以继夜地刻苦钻研,发掘打谱,使绝响百年的古曲又重放光彩;有的招收弟子,传授琴艺,使古琴艺术後继有人。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渖阳等音乐学院都先後设立古琴专业,不少地区成立了古琴会,古琴事业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5-1978年,中国琴坛再度萧条,原准备出版的古琴唱片,也无法付梓。今天,我们终於有机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将1960年编创的古琴唱片,进行重新编辑,并准备分批陆续出版。
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有廿位琴家先後作古,目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
我们怀著极其兴奋的心情,把这套包涵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珍品,奉献给国内外琴家和古乐爱好者,我们深信大家不仅可以从这绚丽多资的作品中,管窥一豹,了解各家各派的风格特色,而且可以从诸琴家的心血结晶中得到启迪和营养,从而使古琴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鲜艳夺目。

特约编辑:王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CD编号从CCD-94/342到CCD-94/348,CD制作方式为AAD

【豆瓣音乐】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
表演者: 管平湖,吴景略,查阜西,张子谦,刘景韶,詹澄秋,姚丙炎,溥雪斋,乐瑛,杨葆元,夏一峰,程午加等等
专辑类型: 专辑
介质: CD
出版者: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唱片数: 8
条形码: 9787799008820
豆瓣评分
9.7
【简介】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传世的唐至清代的琴曲就有三千余首,其内容之多彩,和文献之丰富,可称中国古乐遗产之冠。古琴不仅在中国古乐中占极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乐学者的重视,它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清末以来,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趋稀少,许多宝贵琴曲也相继失传,使古琴艺术落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困境。
  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原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以後,对古琴音乐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195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古琴工作者赴全国廿一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
  在这次采访的推动下,各界对古琴又有了重新认识,并促使多年不弹琴的琴家,纷纷重操七弦,有的不顾年老体弱,日以继夜地刻苦钻研,发掘打谱,使绝响百年的古曲又重放光彩;有的招收弟子,传授琴艺,使古琴艺术後继有人。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渖阳等音乐学院都先後设立古琴专业,不少地区成立了古琴会,古琴事业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5-1978年,中国琴坛再度萧条,原准备出版的古琴唱片,也无法付梓。今天,我们终於有机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将1960年编创的古琴唱片,进行重新编辑,并准备分批陆续出版。
  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有廿位琴家先後作古,目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
  这是一套CD,共8张,古琴界称之为“老八张”。1956年,查阜西先生率领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的古琴调查组,遍访全国各地86位琴家琴人,搜集、整理了大量琴学史料,并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不可复得的琴曲钢丝录音资料。这“老八张”唱片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限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录音并非尽善尽美,但对后学者而言,如此原汁原味、醇厚无华的琴乐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聆听的。学琴之人宜备。
【曲目】
卷一
管平湖 《广陵散》、《离骚》、《碣石调幽兰》

卷二
吴景略 《阳春》、《墨子悲丝》、《潇湘水云》、《桐叶舞秋风》、《忆故人》、《秋塞吟》、《渔樵问答》

卷三
查阜西 《洞庭秋思》、《长门怨》、《渔歌》
张子谦 《梅花三弄》、《龙翔操》
刘景韶《樵歌》
詹澄秋《听泉引》

卷四
管平湖 《流水》、《欸乃》、《胡笳十八拍》

卷五
姚丙炎 《高山》、《华胥引》、《酒狂》、《大胡笳》、《楚歌》
溥雪斋 《良宵引》、《鸥鹭忘机》、《梅花三弄》、《普庵咒》

卷六
乐瑛 《韦编三绝》、《沧海龙吟》、《岳阳三醉》、《列子御风》
杨葆元 《鹿鸣》、《伐檀》、《归去来辞》、《平沙落雁》
夏一峰 《静观吟》
程午加 《秋江夜泊》

卷七
吴兆基《搔首问天》、《渔歌》、《忆故人》
顾梅羹《流水》
徐立荪《捣衣》
詹澄秋《石上流泉》

卷八
杨新伦《乌夜啼》
沈草农《平沙落雁》
龙琴舫《捣衣》
侯作吾《高山流水》
喻绍泽《佩兰》
关仲航《渔樵问答》
卫仲乐《醉渔唱晚》、《流水》

【豆瓣评论】
少年  2006-07-30 16:48:21
老八张

一度曾动过拜良师学古琴的念头,“手挥五弦,目送孤鸿,俯仰自得,神游太玄”,但终不能下了决心。后来安慰自己,不懂操琴又想体悟琴意,一者可学陶潜陶渊明,作“无弦琴”:“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二者可学钟子期之举,听琴懂琴作知音之人。两厢对比,一架古琴用金数千且不会弹,一张CD最多百元又能常听,后者似乎更适宜些。

我系统聆听古琴的时间不算长,大概只有四五年。最初时候,接触不深,琴音入耳,虽然能听出深沉、婉转、激越、清鸣等等变化,却总觉得大多琴曲总是一个调子。后来常以琴乐调心放松,方才体悟到当中之不同,也明白了“清、和、微、虚、远”等等古人赋予古琴的美确实所言不虚。

尤其在寂静之夜听琴,常常能体悟到苏东坡《减字木兰花》所描摹的琴意。“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这种乐音带来的境界最适合听琴之人放松心境修身养性。

因善弹古琴者不多,目前市场所售琴乐CD滥竽充数者较少,大多可选。最经典的古琴音像出版物则有三种,一为香港龙音唱片公司的古琴历史录音系列,一为香港雨果唱片公司的古琴系列,第三种则是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的八张一套“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

三种之中,无论是演奏者的水平、曲目的选取,还是历史价值,俗称“老八张”的“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都更值得推荐,当然香港公司的后期制作更为精良,音响效果要好于老八张,不过,它们的价格因此也要昂贵的多,而价廉物美的老八张在一些购物网站即可买到,是最好的古琴入门。

被爱琴之人昵称为“老八张”的这八张CD的最大价值,在于“老”。作为1956年的历史老录音,它所保存的是中国最后一代传统古琴大师的集体面貌——1994年老八张出版时,出现在这套CD中的22位各琴派第一流高手尚有2人在世,而今已全部作古,当时协助出版CD的女琴家王迪也已于去年离世。

根据王迪先生所作的出版说明,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成立后,开始着手对古琴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工作。1956年,在著名琴家查阜西先生率领下,一众古琴工作者赴全国21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86位琴家,搜集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

1960年,相关单位从这套录音中挑选编辑出部分精品本拟出版,但国运不济,无法付梓,直至1994年,方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中唱上海公司将1960年编创的这套唱片进行重新编辑,以“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为名分批出版,共计CD八张。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出版古琴音乐的精华,它包括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9大琴派,22位琴家,53首琴曲,可谓旷世瑰宝,不可再得。

旷世之意在于老一辈琴家的境界不可复得,几乎无人能够再超越。把老八张和雨果、龙音两家公司发行的一些中青年琴家的录音相比,这种感觉尤其明显。技术不是问题,晚一辈的琴家所奏琴曲,琴意或浅或偏或怪或媚或拘谨或做作,总有不入耳之声。

这种境界的区别,在我看来,某种程度还是延续了一直以来文人琴和艺人琴的差异,老八张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琴最初也是最后的集体亮相。

因善弹《龙翔操》而被称作张龙翔的广陵派大师张子谦先生的一段话可为“文人琴”之诠注。1938年11月9日,张子谦先生在日记中写道:“晚归,家人均外出,四壁俱静,不可多得之时也。理琴十余曲,达两小时。身心舒泰,琴我俱忘,一年中不知几度有此境界。余尝谓弹琴与人听,固不足言;弹琴及同志小集,仅供研究,亦不足言;弹琴至我弹与我听,庶乎可言矣。然仍不如我虽弹我并不听,手挥目送,纯任自然,随气流转,不自知其然而然,斯臻化境矣,斯可言琴矣。然此亦仅可与知者道耳。”

“我虽弹我并不听,手挥目送,纯任自然”,这是文人琴的最高境界,老八张收录有张子谦先生的《龙翔操》、《梅花三弄》二首,张先生的琴潇洒跌宕天真自然,听者可自去感悟。而作为表演的“弹琴与人听”,这是艺人琴的表现,作为传统文人琴的最后一代大师,张先生言下之意颇为不屑。

文人视琴为“余事”,而艺人却以琴为业。目前活跃在琴界的中年琴家,李祥霆、龚一、成公亮、李凤云等,虽不能以艺人之名贬斥他们,但距离和古琴传统气质像温和的“文人”都尚有距离,而且,他们虽然都是这些老琴家的弟子,却因时代使然,无不是学院毕业、专事古琴的音乐专才。可对于他们的师傅、老八张中收录的22位老琴家中的多数人来说,弹琴只是他们终身的爱好,并非职业。

根据张子谦先生的关门弟子,女琴家李凤云的记述,琴学著述等身、曾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的查阜西先生,早年是欧亚航空公司秘书,还是新中国成立时成功组织了“两航起义”的有功之臣;浙派大家姚丙炎先生一直是一名会计;川派大师顾梅羹先生曾任县长;岭南派的大师、曾在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担任武术教师的杨新伦先生建国前主要从事保险业;管平湖、溥雪斋两位先生则是画家;而广陵派张子谦先生先后做过银行、盐栈、纱厂的管理人员。收录有四首琴曲的北京女琴家乐瑛则是同仁堂乐家的才女。自创“吴门”的吴兆基先生一直是数学教师。

所谓琴之为琴,不过如此。其中境界,一目了然。

老八张另一特色在于收录琴派之全。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9大琴派的代表大师都汇集与此,参照比较,近代琴界之面貌明晰可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面貌已不可复得。各家琴派的特点在老八张所收录的这一代琴家身上得到了最后的体现。

历史上最早关于琴派的记载见于宋代朱长史的《琴史》,论及隋末唐初的琴家赵耶利时《琴史》写道:“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流奔雷,以一时之俊。”一般来说,琴派是由于地域、师承、以及所宗琴谱的不同而形成的风格差异,这一点在晚清以前尤为明显。如清代王坦在其著作《琴旨》中曾记载:“中州派高古端严、宽宏苍老,……浙派清和善俗矣,……金陵派之参序有节、抑扬有纪,可谓得古韵之遗,……虞山派,严氏之学,必体认清微澹远四字,得中和之用,应妙合之机。”

老八张中《流水》一曲,有管平湖、顾梅羹、以及卫仲乐、侯作吾四个版本,而《忆古人》则有虞山吴景略、吴门吴兆基两个版本,《捣衣》有梅庵徐立荪、川派龙琴舫两个版本,《渔樵问答》有虞山吴景略、九嶷关仲航两个版本、《梅花三弄》有广陵张子谦、九嶷溥雪斋两个版本,听者都可自作比较。

管平湖以雄浑古朴稳健著称,虞山吴景略以绚丽多彩见长;浙派姚丙炎稳健恬淡、含而不露,诸城詹澄秋苍劲有力、刚中带柔,岭南杨新伦则清丽脱俗。有琴界领袖之称的查阜西先生更多的是自我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而以广陵派的大师张子谦先生则以跌宕不羁潇洒奔逸见长。这些细微之处,若有慧心,听得多了,一定是能够体悟到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