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9日星期日

秋晨漫步

用过早饭,去湖畔公园散步。昨日白露,老话说“白露身不露”,今天早起出门,岂止身不可露,天凉好个秋,小身板不裹件夹克或风衣,还真不敢出来走两步。
人稀风清,溜得远些,见了些新修景点小品,一处栈道连接的观景台中,弧形卧放了几块巨石,表面略作打磨,上面镌了几行诗句。其中的两块合镌了一首小诗《trees》:
The Oak is called the king of trees,
The Aspen quivers in the breeze,
The Poplar grows up straight and tall,
The Peach tree spreads along the wall,
The Sycamore gives pleasant shade,
The Willow droops in watery glade,
The Fir tree useful in timber gives,
The Beech amid the forest lives.
诗中提到的橡树、杨树、白杨、桃树、梧桐、柳树、枞树和山毛榉,都是这里举目可见的,诗刻于此,倒也应景。游人至此,观景读诗,称名见物,倒也能多识草木之名。
末尾有作者的名字,清楚地刻着“Sarah Coleridge”。
这“Coleridge”眼熟得很,回来搜索,这Sarah Coleridge,是那湖畔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女儿。与父亲的诗相比,莎拉的这首小诗自然是“小儿科”。收入在她的诗集《Pretty Lessons in Verse, for Good Children; With Some Lessons in Latin, in Easy Rhyme》,翻译成中文就是《给好孩子看的写成诗歌的美丽课程,还教一点拉丁语,都押韵的哦》。好长的名字,是想让孩子多认几个字吗?。
莎拉·柯勒律治应该没来过这里,人们把她的诗刻在此地,显然是这里的人们喜欢且熟悉这首诗。这首应景的小诗便是这里文化背景的组成之一。我若是生于斯、长于斯,也会早早就读过了吧。

那诗集中还有一诗《月份》,似乎更为人熟悉,其中有句“Warm September brings the fruit ”,还真不是哄孩子的话,昨天买水果,苹果好便宜,一磅一块钱,咬一口,水汪汪的,是新果子。
其实,早一个月立秋时节就吹响了水果集结号了。立秋吃水果有个名目叫做“啃秋”。一说起水果,自然是水清清、色盈盈、凉冰冰,似乎更宜乎夏日光景,然真正水陆并进,堆盘叠盏,大快朵颐,沁人心脾、却是秋天。故立秋啃秋宜物宜时,只是如今科技猖进,四季淆乱,篡苗助长,万物恣生,更不再有“应时水果一说”,无论何种水果,一年四季想吃尽有,真所谓:“错四时以陈,时爽何碍口爽;集五洲而列,地异未见果异。”
且住,“地异未见果异”是皮相之言,一方水土一方人,越橘逾淮而为枳,源自根本上的差异,真不是人力可更改的。就拿弥猴桃来说,新西兰出产的当得起“水果君子”之称,时穷节乃见,日久见真心。即使储放时间久了,唯表皮起皱,果肉微软,然颜色和味道不改初衷,不像意大利、智利或其他地方所产,储存时间略长,便皮皴色败肉烂,不复中吃。真所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本地好又多超市一到冬天便没有新西兰出产的弥猴桃,多用意大利产的充数,斯为一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