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星期二

人生识字糊涂始

    人生识字糊涂始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故有“人生识字糊涂始”一说。如果说开始识字便开始糊涂,那么我虽早过“天命之年”,未及“耳顺”,却求“不惑”而不得。懵懂记得当年学习琐事及糊涂可笑之状,这两日恰逢中国大陆高考,遂零星记下,聊凑热闹。
    当年年齿尚幼,父母带我外出,一般都坐在自行车的前大杠上,虽然侧身而坐于单杠之上,但双手前扶车龙头,置身于家长双臂之间,既温暖又安全。头颈自由转动,左右顾盼,巡视街面各家招牌,口中念念有辞,遇着生字或念错,则由家长指导或纠正。倒也教学两便。至于上幼儿园,却不记得有什么认字识数的练习,只有“丢手巾,丢手巾,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找到它。”类似的游戏儿歌还有记忆。
    那时,家长和幼童们的共识:上学才是正规学习的开始。我的父母在文教单位工作,对于孩子的学习十分重视,甚至是格外重视,于是,有些做法不免出格。虽然那时没有喊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响亮口号,但想让自己孩子抢跑的糊涂心思总是有的。当年,我家所在的大城市,各项制度执行比较严格,入学儿童必须年满七岁。于是,我六岁时,父母便将我送到故乡农村,借读当地小学。想到了城市规定的入学年龄,直接读二年级。谁知这如意算盘未能如意,起大早、赶晚集。一年后,还是从头念一年级。想想绍剧演员有六龄童、京剧艺人有七龄童。这规定实在是低估了儿童的学习能力。我太太幼年生活在太行山下的小城市,那里没有这种死板的规定,或是也有规定,但政策掌握灵活,她六岁便堂堂正正地上小学了。结果比我早两年进了大学。大城市真是“大有大的难处”。
    小学期间,我的几任班主任老师都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我也一直是班主任的“好学生”,特别是三年级至五年级。用当时同学满含醋意的口吻说来:我一直是班主任余老师的“红人”。一想到此,我的心头便会有“惭愧”两字横亘不去。
    说到这种感觉,除了小学的班主任余老师,还有中学语文马老师,大学导师吴老师。虽然如今我浑浑噩噩,不改其乐。但一想到我是他们的学生,便有负债累累的纠结,期许被辜负的自责。
    一次,马老师在上课时提及典故“绛帐”,问在座同学有谁知道,见无人应答,便点名让我回答,因为我是班上的“尖子生”,然而我也没能答上来。老师颜面上瞬间流露一丝失望,随后用马融“绛帐授徒”和唐诗“绛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对那典故作了说明。
    许多教过我的老师,尤其是我认为的好老师,都和俺爹娘一样,曾给予我“有潜力”的考评。从马老师那堂课开始,我开始意识到老师“高看”我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对我“高看一眼”,中学毕业班的班主任——一位政治老师从未对我看好,因为我的政治测验、考试永远在及格线上下徘徊,且不及格时居多。
    上中学后,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稳定,对数理化、史地也一直很有兴趣。父亲是师大政教系毕业,毕业后一直部属工科院校任教。长期游走边缘,他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笃信不疑,竭力引导子弟每向理工科方向发展。然而,数学学到解析几何之后,我便觉吃力;物理学到电学之后便觉困难。临近毕业班分班。老师为同学们量身定制高考策略。论及我时,老师说:依你现在的成绩,考上大学没有问题。但上一流院校,没有绝对把握。考虑家庭条件,享受招生优惠,进你家长所在一本高校也是有可能的。但你如果转进文科班,依你的文科成绩和数学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应该是有把握的。
    当年的高考鄙视琏错综复杂:综合性大学看不起理工学院;理科生则看不起文科生;凭成绩考上好学校的,看不起高校职工子女凭照顾录取本校的。心智未全,慕名从俗。我遂转进文科班。
    文科班不仅理科(数学)成绩远不如理科班,语文、外语成绩好的也不多。我来至此,顿时觉得学习压力轻松多了。语文、地理是强项,数学在文科班有绝对优势,唯历史、政治自许烂熟,但一遇考试。往往分数不好看。历史往往七十分上下,政治则常常“红灯高挂”。究其原因,是自认通晓,不肯死记硬背,不按教材标准答题。好在综合成绩在班上领跑,班主任老师对我也就懒得鞭策了。
    高考成绩揭晓,见班主任对他所欣赏的一名学生,大声训斥。说是“政治考砸了,成绩大不如从前”,待他气息稍平,我上前怯问:老师可知我此番政治成绩如何?老师稍作查阅,回嗔作喜,慈眉善目地言道:“你这次大有进步”。后来各人拿到成绩小纸条一比对,那位挨骂的同学政治成绩八十多分,我只有六十分出头。
    虽然政治及格勉强,好在语文、地理成绩理想,数学没出意外、历史发挥正常。因为我的地理成绩预考时曾得满分100。高考成绩是99分。“哥当年也是传说”。居当时传言,说是阅卷老师起初判的也是满分,后来复卷小组有人说:一点没错怎么可能,这又不是数学题,总该有些模糊空间。所以硬扣了1分。我的高考成绩最差的是外语,只有50多分,当年打对折计入高考总分,故无关大局。如此这般,高考总分还算好看。
    高考时外语未成绊脚石,考研却成拦路虎。当年应届报考研究生,总分虽为专业第一,但外语成绩是硬杠子,一票否决。只得三年后龙门再跳,结果英语成绩还不如上次,只是占了往届生门槛放低的政策,侥幸过关。
    如今身居海外,高等学历不管饭,专业知识不疗饥,全靠“七不搭八不搭”三脚猫英语混饭吃,同时有“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丰富多彩的情趣爱好滋润身心,真正是形而分上下,趣味有高低。
    今年高考前夕,北京大学在公众号上,曾用两句诗为考生加油:“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随即有网民揭发:说那诗后面还有两句:“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高开低走,阿要触霉头?
    一时群情激奋:说“都北大了,怎么还这么糊涂,出此昏招”。又有说:“北大怎么了?您真没听说过‘人生识字糊涂始’”。北大公众号吃网民嘲讪不过,删了那帖子。要我说那北大公众号不是故意“促狭”,反倒是个“老实头”。那帖子是给伏天赶考、热衷上进的人们一剂清凉散。它道出多数人的人生遭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即所谓“小时胖,不算壮”;“父母当个宝,出门是小草”。莘莘学子,芸芸众生,大多高开低走,少有一帆风顺,臻至顶峰者。山至巅峰,容身地促,立足能有几人?北大公众号如何?北大高材生如何?北大见习图书管理员又如何?将高考如此看重,且与名利相系,境界已低,用老北京话说:“瞧这份出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